原油的成分實在太復雜了,至今還說不清楚里面到底有多少種化合物。其中所含成分的分子量范圍是很寬的,較小分子的分子量是幾十,而較大分子的分子量會達到幾千。大家都知道,一種單純的物質在一定壓力下的沸點是一個定值,譬如純凈的水在1個大氣壓(0.1MPa)下的沸點是100℃。而原油既然是上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,它的沸點顯然就不可能只是某一個定值。由于分子大小和結構相近的物質不僅具有相似的性質,而且具有相似的沸點,因此,原油“沸點”是一個很寬的范圍,從室溫起一直到600℃以上。對于石油這樣寶貴的、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,假如一古腦兒把它放在鍋爐里當作一般燃料燒掉,那就太可惜了。在100多年以前俄國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就尖銳地指出燒石油就等于燒鈔票。所以,只有按照沸點把它們分割開來,才能充分和合理地發(fā)揮不同沸點范圍各個部分的特長。這方面最簡單的方法是蒸餾。當把原油加熱使它的溫度逐漸升高時,原油中所含的餾分就會按著它的沸點由低到高蒸出,變成氣體,隨后再把氣體冷凝冷卻成液體從蒸餾塔里分割出來。這樣人們便可以按照沸點的高低把原油切割成若干部分,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沸點范圍的產物。因為這些產物大多還不能符合對石油成品油所規(guī)定的要求,所以通常只能叫做“餾分或餾分油”。
一般把原油中在常壓下蒸餾出來的、沸點在200℃(或180℃)以下的輕的餾分,叫做汽油餾分;而當把它用作石油化工原料時便叫做輕油或者石腦油;隨后是沸點低于280℃的煤油餾分和低于350℃的柴油餾分;而沸點高于350℃的部分通常就叫做常壓渣油或常壓重油。部分可進一步切割用于生產潤滑油,大部分在煉廠被進一步加工。原油里有些分子量很高的含硫、含氮、含氧化合物,含膠質、瀝青質,常溫下不易蒸出,還會分解縮合,生成焦炭。所以原油在常壓下蒸餾的溫度大體上不能超過350℃,溫度太高就會產生大量結焦。那么對于沸點高于350℃的部分怎么辦呢?可以采取降低壓力蒸餾,一般被稱作“減壓蒸餾”的辦法。就像到了西藏高原那樣,大氣的壓力比較低,水的沸點也會降低,不到100℃水就沸騰了。在煉油廠的減壓蒸餾塔里的壓力往往只有大氣壓力的幾十分之一。在這樣低的壓力下,石油里的各種成分化合物的沸點就會顯著降低,這樣便又可以在基本不分解的情況下,再蒸餾出一些在常壓下無法蒸餾出來的餾分。這些在低于大氣壓力下蒸餾得到的產物就叫做減壓餾分,或者叫減壓餾分油,而剩下的殘渣便稱它為減壓渣油。
經過蒸餾把原油分割成汽油餾分、煤油餾分、柴油餾分、減壓餾分和減壓渣油之后,煉油工作者就可以進一步采取各種各樣的后續(xù)加工手段,把它們變成五花八門各種牌號的汽油、柴油和潤滑油等成品油,以滿足廣大用戶的不同需要。